作者:科幻作家 郑军
《雪崩》、《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这是在有关“元宇宙”的各种文字中被说烂的三部科幻作品。对于科幻作家来说,科幻中的元宇宙当然不会这么少。下面我就来说说,科幻史上和元宇宙有关的那些佳作。
《电子世界争霸战》
《足球迷奇遇》
《断裂点》
《杀人硬件6.7》
《捍卫机密》
《七重外壳》
《黑客帝国》
《十三楼的虚拟世界》
《感官游戏》
《战争游戏》
《青春猜想》
《恶梦之城2035》
《设计和智慧》
《镜子》
《电子世界争霸战》
用1700万美元拍摄一部电影,在今天的好莱坞不算什么事。然而在1982年,这是一笔巨款。即便是《星球大战》,第一集也只花了1200万美元。
这部影片英文名字叫《Tron》,它有好几个中译名。最准确的叫《仪器》,最流行的是《电子世界争霸战》,此外还被译做《地牢霸主》等名字。它的续集《Tron2》被中国电影发行商译为《创:战纪》。“创”是“Tron”的音译,指虚拟世界里的一个数字人。它还指程序员弗林创造的元宇宙。
当年还没这些概念?那有什么关系。看完《Tron》后你就会发现,它正是元宇宙的早期银幕设想。
主人公凯文是软件公司程序员。他研发出一款游戏,被同事狄林杰偷走,当成自己的发明。由于游戏业绩很好,狄林杰一跃成为公司主管。在他主持下,代号“考尔”的主控程序通过网络连接公司所有研发小组,给研究带来了无穷便利。
凯文愤而辞职,又用黑客手段入侵公司网络,试图找回游戏程序,从里面找到自己主创游戏的证据。与此同时,安全专家布莱德里研发出一款名叫“创”的软件。它不仅能监视网络入侵,而且能监控主程序“考尔”。布莱德里认为“考尔”中了很多电脑病毒,马上就要发作,影响整个公司的电脑。另外一个研发小组更神奇,他们正在研制把物体变成信息传输的技术。
多方角逐中,“考尔”开始拥有自我意识。它威胁狄林杰把自己所在的元宇宙从网络中断开,否则就揭发狄林杰的罪行。狄林杰只好遵命。“考尔”又发现凯文正在入侵网络,便操纵电眼将他分解成信息,带入自己的元宇宙,变成数字人“弗林”。
在这个元宇宙中,所有程序都有人类外表,能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还知道元宇宙的结构。它们是典型的数字人。由于和原创网络分开,“创”成为一个离线数字人,也被“考尔”锁在元宇宙里面,他知道“弗林”曾经是自己的“使用者”,并坚持为“使用者”服务。
“弗林”是真人变成的数字人,拥有改变元宇宙的能力。最初,“弗林”震惊于自己的处境,象其它数字人一样被真实世界的人类操作着玩赛车游戏。当他明白过来后,便和“创”一起逃离游戏区,向“考尔”所在的核心空间进发。“弗林”还恢复了使用者的能力,组建门形侦察器。“考尔”则派出门形武器、以及大批红衣打手阻止他到来。
在浩瀚的元宇宙里,双方展开一波波大战。“创”最终来到考尔面前,用病毒将它分解成电子信号。元宇宙与整个网络的联系恢复,“弗林”也逃脱出来,恢复成肉身凯文。
今天再看这部早期电影,里面虚拟世界的画面就象“俄罗斯方块”一样单调。然而在1982年,私人电脑在美国都还没普及,人们更不清楚什么是“电脑病毒”,什么是“网络”。象进入主控程序前要输入密码这类细节,在当年都是十足的“高科技”。
影片里,凯文进入电脑空间后代号“弗林”。今天,玩游戏要注册“马甲”已经成为常识。而在当年,这给人足够的神奇感。
制片商迪斯尼公司为这部电影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电脑设备,现在看来十分简陋。一只U盘能存贮几十G信息,体积相当于钥匙。当年,存贮三百M的“硬盘组”就有家用电器那么大。限于技术,片中大部分元宇宙镜头只能用二维画面显示三维效果,数字人角色只是在人脸上加线条,好多画面用手工绘制。
但是在四十年前,电影创意十分超前。值得一提的是,总共有五百多人参加这部电影的后期制作,台湾宏广软件公司就派来二百人,这是华人参与顶级科幻电影特效的早期例子。
影片中,编导想突出元宇宙的程序化色彩,让画面充满光和线条,芯片设计图被用来当成元宇宙地图。当然,不可能完全写实地表现芯片世界,那样银幕上就只剩下闪光和数字。所以电影赋予每个程序一张人脸,用喝发光的水来表现它们在吸取能量,用互掷飞盘表现彼此攻击。程序甚至会死去,分解为电子流。
很少在哪个题材上,电影会走在小说前面,但元宇宙题材就是由这部电影开创的。塞伯朋克经典《神经漫游者》,以及现在人们热议的《雪崩》,都完稿于这部电影之后,很难说没受到它的影响。
《足球迷奇遇》
提到元宇宙科幻,人们都把它追溯到1992年出版的《雪崩》。不过我觉得,苏联作家伊果里创作的《足球迷奇遇》出现得更早。具体早到什么时候我还没考证到,反正肯定早于1991年底苏联解体。
《足球迷奇遇》中设想的技术在今天叫做混合现实,还有数字人技术,它们都装在元宇宙这个大筐里面。
小说主人公是个俄国人,来到某南美国家出差。那里流行足球运动,酒巴餐厅都在用全息电视转播球赛。他不喜欢足球,专门找个只放老电影,不转播足球的偏僻餐厅。
老板佩德罗告诉他,自己曾经也是个足球迷。老了以后去球场的次数就少了,只是在电视上看转播。有一次佩德罗经过球场,里面传来的喧闹声又激发了他的热情。想买票进去,可票已售完。佩德罗心急之下,藏在一辆货车里混入体育场。
入场后佩德罗才发现周围空空如也,观众助威声都是用广播喇叭制造的。走廊和小卖部荒废已久。他从一个教授那里知道,由于电视转播飞速发展,人们都不来球场买票,俱乐部收入大降。俱乐部老板便通过计算机把过去比赛的资料转化成虚拟影像,进行假比赛,直接通过电视信号播出去。这样老板就不用再养那么多球员了。
现在,人们看到的都是这种人造足球赛就,俱乐部纷纷裁员,各种数据资料被用来制造虚拟比赛,只是在球场外面布置比赛假象,使路人以为里面还在进行真正的比赛,反正也没有人真正到球场里观看。
几天后,主人公再到这家餐厅吃饭,发现老板佩德罗因为精神不正常,已经被人送去了精神病院。
在这篇小说创作时,国际足联还没有开发它们那些眼花缭乱的足球游戏。如今,南美国家的球迷倒是仍然前往体育场看看球。不过,如果你走上大街,从那些游戏厅里看到电子游戏“FIFA”的图像时,是否会想起伊果里当年的预言?
这篇早期小说还只是设想了元宇宙的萌芽,只能高仿真地模拟环境,观众能看但不能互动。只有管理者才能进入虚拟世界里操作虚拟比赛。
《断裂点》
作者詹姆斯·冈恩曾任世界科幻协会会长,小说发表于九十年代,它的科幻构思就是增强现实技术。如今,它是元宇宙技术体系的一部分。
在小说中的遥远未来,人类开始探索银河系。如果发现某个星球上有生命,便投下一个信号盒,日后再派载人飞船降落在那里进一步考察。“大使号”便是去执行这样一次任务,小组成员包括船长安德森、驾驶员约翰尼、机械师霍斯金斯、通讯员艾夫斯和医生佩雷西。
飞船来到已经被发现的目标行星,跟踪着信号降落下去。外面的环境很象地球,不仅空气和水适用于人类,风景甚至象是地球上的花园而非野外。不过,他们没有在这里探测到任何无线电信号,说明这里即使有智慧生命,也只处在原始农业时代。
就在这时,他们从通讯系统里听到一句问候:地球人,欢迎来到我们的行星。众人大惊,由于得不到进一步的信息,便决定出舱考察。结果舱门失灵。船长命令将飞船升空,再降落到另外一处,而发动机也失灵了。
驾驶员约翰尼心理素质最差,他的精神率先崩溃,幻想着飞船已经成功升空。医生佩罗西理解他的心理状态,假装承认他的幻想是真实的,诱使他去睡觉。
接着,一层黑暗的东西盖住了舱门,它既不是固体也不象液体。艾夫斯在恐惧中向它撞去,结果撞昏了自己。霍斯金斯到储藏室去取食物,发现食物也不翼而飞。他吓得拿出棋盘,自己和自己下起棋来。
佩罗西推测,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断裂点,越过就会崩溃。外星人就是通过不停地制造恐惧,让飞船乘员一个个精神崩溃。他认为船长将是下一个到达断裂点的人,安德森则认为医生会首先崩溃。
在两人的争吵中,黑暗层不停吞蚀飞船里的空间。到后来,他们已经看不到四壁和其他三个人。终于,安德森找到酒瓶狂饮起来。佩罗西则在幻觉中看到了上帝,并在向它祈祷后失去了知觉。
最终,黑暗把他们全部覆盖。然而霍斯金斯却在黑暗中站起来,用磁性卷尺测量船舱里各种物体的位置,最后找到舱门扳手,并用它拉开了舱门,外面是阳光和清新的空气,里面的黑暗也消失了,只剩下其他四个人在酣睡中逃避他们无法应付的现实。
原来,身为机械师的霍斯金斯了解飞船构造,知道它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刚才一切失常现象都只是外星人制造的幻觉。他坚持到最后,没达到精神断裂点,也通过了外星人用虚拟场景设置的考验,获得与外星人见面的资格。
在这个故事里,作者不断插入引文来讨论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拟,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人类又如何穿透幻象去认清真实。这篇几十年前的作品在当年相当大胆。那时还没有增强现实这类名词供作家借鉴,但是冈恩已经想到了这一层。
《杀人硬件6.7》
早期一些科幻作品已经写到沉浸式,可互动的技术,但是还没有VR这个名称,在作品里,它被叫做“全息电视”或者“信息波”。九十年代以后,这类技术被统称为虚拟现实。1995年上映的《杀人硬件6.7》,就是VR题材的早期代表作。
戴劳博士受警察部门委托,设计了一款训练软件。里面汇集了一百多个真实杀手的性格和能力,整合成一个虚拟杀手薛德。接受训练的警员要进入虚拟现实与他周旋。在让真正的警察受训前,为了安全起见,警察部门先用犯人进行实验。
主人公帕克曾经是一名警官。连环杀手葛马修杀害他的妻女,帕克一怒之下杀了他,因违法而入狱。为了减刑,他接受警方安排,与另一个犯人进入虚拟现实,化身警察来追捕薛德。然而薛德却使用程序上不存在的电击术赢了他们,另一名犯人大脑受严重冲击死亡。
戴劳博士的研究项目因此受到质疑,行将撤销。其实,正是他偷偷改造了薛德的进化程序,让它自主发展出新型杀人技巧。与此同时,一个纳米工程师发明了用纳米微机器将玻璃加工成硅芯片肢体的技术。他想把一款名为舒丽的女性虚拟程序接上纳米机器,成为真身。戴劳偷偷把它换成薛德,结果,这个虚拟杀手进入了现实。
拥有硅制身体的薛德继承了在虚拟现实中的性格,不仅嗜杀成性,而且酷爱在公众面前表演杀人,并与警察玩游戏。由于此前只有帕克在虚拟世界里赢过薛德,警方允许帕克假释,以抓捕到薛德为获取自由的条件,同时派犯罪心理学家简博士协助并监视他。
薛德处处寻找表演机会。他冲入电视台,在直播室里杀人。帕克感觉它的性格极象杀妻仇人葛马修,因为后者正是组成薛德的一百多个杀手之一。帕克随按照自己对葛马修的了解去跟踪薛德。他多次准确地跟踪到现场,却被薛德依靠强大武力逃脱。薛德还嫁祸于帕克,使他看上去象是行凶脱逃,并遭遇警方追捕。
薛德绑架了简博士的女儿,把她和定时炸弹藏在一个秘密地方,还设定了两小时的时间。然后闯入体育场,在公众面前行凶。帕克冲到现场与薛德较量,将他扔下楼层,从其脑部掏出了芯片。
薛德“死”了,却没有来得及说出隐藏简博士女儿的地方。简抓到了它的制造者戴劳,命令他把薛德放回虚拟世界,自己和帕克也一同进入,重演刚才与他在体育场搏斗的情节,并让帕克被薛德扔下楼顶。薛德并不知道自己已被送回虚拟现实,无意中透露了简博士女儿的关押地点。
现实世界中,帕克和简找到那里,用设置程序回路的方法让控制炸弹的程序不停循环,救出了女孩。
虽然影片只有开头和结尾两场戏发生在虚拟现实,其它都发生在现实空间,但在1995年这部电影还是足够超前的。它所描写的VR技术和数字人技术,到现在仍然是科幻。结局那场戏,不仅骗过了薛德,而且骗过观众。这种现实与虚拟不分的情节,也预示着虚拟现实这一题材的走向。
《捍卫机密》
作为研究科幻历史的专家,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把《雪崩》当成元宇宙在科幻中的开篇,1984年的《神经漫游者》显然要早得多,名气也大得多。作者威廉·吉布森本身就有网络体验,在当年堪称先驱者。小说主人公凯斯把大脑和网络联在一起,深入网络世界盗窃技术机密。“塞伯空间“这个词就在这篇小说里发明,后来还演化出“塞伯朋克”流派。
1995年,吉布森亲自担任编剧,20世纪福克斯公司制作了科幻片《捍卫机密》,基努·里维斯担任主演。是的,早在《黑客帝国》之前,他就出演过类似题材的科幻作品。
影片中的未来时代,人们可以把大脑改成存贮元件,想做这种事的人必须删除一部分记忆,通常他们会选择把儿时记忆删除,因为这种记忆实用价值不高。主人公强尼就是靠大脑存贮信息为生的人。他已经不记得儿时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父母是谁。
故事发生在21世纪30年代,全球都已经统一,由一个叫“公会”的组织控制。世界上流行起一种叫“NSA过饱和症”的传染病,人会突然抽搐、死亡。强尼领受任务进入“北京中心”饭店,由一个秘密团体植入某种文件资料。由于信息内容远远超过大脑的负载能力,如果强尼不在几天里把它取出来,大脑就会崩溃。
植入完成后,秘密组织就销毁了信息原件。“日本帮”受雇于敌方进来袭击,双方混战,强尼逃出虎口,进入“纽渥”市。这里贫富不均,穷人们聚集在大桥上和街道旁,组成“陋器帮”对抗“公会”。这是强尼的目的地,但他却找不到接货人。
“日本帮”杀手洋二找到强尼,要把他的头切下来保存在冷藏罐里,以提取其中的记忆信息。失业女子珍发现他如此重要,便搭救他以谋求报酬。强尼答应在解决问题后再给钱。珍保护着强尼寻找到网络接入口,上网寻找接货人。珍本身也感染了NSA过饱和症,并濒临死亡。
世界医药巨头“法码制药”公司派出日本老牌黑帮高桥出面寻找强尼。公司已经去世的前老板安娜以数字人的形式生活在网络中,她告诉强尼,存入他脑子里的信息就是治疗NSA过饱和症的方法。法码公司早就找到这种方法,但为了控制利润而不公布于众。
各路人马汇集到“纽渥”市的废铁桥上。“陋器帮”领袖卡尔答应强尼取出信息,其方法是通过一只海豚的大脑与网络相接。最后日本帮被消灭,卡尔把治疗方法公布于众。
影片拍摄于1995年,当时不仅网络尚未普及,电脑的普及率都远不如今天,更不存在智能手机。影片中的许多场合如居室、旅馆、车站机场等处都看不到台式机。强尼不得不为寻找一台电脑下载脑中的过量信息而东奔西跑。
和《神经漫游者》一样,电影大部分情节发生于现实世界,只有两三处进入网络世界。但是,作为影片的重点场面,这些网络情节在当年令观众大感新鲜,今天看来,无非就是漫游、登陆、防火墙保护与破解等内容。尽管如此,《捍卫机密》仍然记载了网络刚进入社会现实时的状态,值得我们去回味。今天的元宇宙风潮,不过就是在更高水平上重复当年的互联网风潮。
《七重外壳》
这篇作品发表于90年代末,作者是中国的王晋康。它所设计的虚拟层次多达七重,是笔者所见类似题材里最多的。
在小说中,清华大学高材生甘又明被美籍华人斯托恩·吴请到美国,参加对虚拟现实系统的漏洞检验。这个系统以美国各地收搜的实时录相资料作为素材,随机编织成自己的世界。由于是自主生成,以致于创造者都不清楚里面演变出了什么。
为了检测它是否存在漏洞,研究者请许多人进入这个系统,声明最终能认定自己回到现实世界,并且正确无误的人,可以得到一万美元奖金。甘又明因为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不同文化背景下,更有助于这种检验。
甘又明来到实验室,穿上接近透明的传感服——外壳(Shell),进入虚拟世界里的海洋背景。一个叫琼的女性工作人员也陪同他进入虚拟世界。按照约定,她可以和甘又明随意接触,只是不能帮他作出判断。
甘又明在虚拟海洋中遇到虚拟的毒品贩子,被后者追杀。当枪口指向他的头颅时,甘又明决定退回游戏,回到了实验室。然后,琼带着他进入城市里游玩。通过一些蛛丝蚂迹,甘又明判断自己仍然身处虚拟世界,根本没有回到真实的实验室中,于是又叫停退出。
就这样,甘又明退出一层又一层,始终没有回到真实世界。他的心理就在这个过程中变得焦虑、沮丧、愤愤不已。最后,筋疲力尽的甘又明终于成功地辩认出现实世界,得到了一万美金。但他已经变得多疑起来,回到老家后,竟然以为自己的母亲也并非真实存在。
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很象《盗梦空间》,那么你要知道,这篇小说提前十几年发表。它说明,中国作家在这个领域并不落后于国际潮流。
《黑客帝国》
从1999年开始,连续三集《黑客帝国》(The Matrtx )系列与公众见面。无论如何,它都比《头号玩家》更称得上元宇宙题材的集大成者。此前在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里进行的初步探索,到本片中成熟起来,让虚拟空间的魅力破了圈。
主人公尼奥是一名公司白领,业余时间兼搞黑客生意。一个自称莫菲斯的神秘人经常通过网络给他发信息,并希望他“醒来”,这令尼奥十分不解。
白天,尼奥去公司上班,两个黑衣人进来寻找他,要带他去审讯。尼奥以为他们是在调查他的黑客生意,但他们却是来查问莫菲斯的下落,并且用不可思议的手段封住他的嘴,还把机器虫送到他的身体里。
尼奥从床上醒来,一个叫崔妮蒂的女人找到他,排出他体内的机器虫,这说明刚才的噩梦是真的。尼奥被带去见莫菲斯。后者给他两个药丸,告诉他一个通向真相,一个能回到原来的生活。尼奥选择了前者,结果发现自己赤裸身体,从一个巨型培养器中苏醒。
尼奥被带上一艘气垫船,在那里,莫菲斯告之以真相。原来,尼奥和几十亿人一直活在虚拟世界中,而现实世界已经到了22世纪。在21世纪,人工智能反叛了人类,而人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制造了永不消散的乌云,以切断人工智能使用的太阳能。人工智能则将人类全部俘虏,变成生物能源。为了让人类个体能活得长久,人工智能让人类从出生起就连入伪装成20世纪末的虚拟世界——母体,在里面过着虚拟生活。
如今,有不少人类摆脱母体的控制,在地壳深处建立起名为“锡安”的堡垒,以武力反抗机器的统治。莫菲斯和其他反抗领袖不同,他认为存在着一个救世主,能够带人类最终获胜,而尼奥就是这个救世主。
尼奥接受事实后加入了反抗组织,并在莫菲斯的训练下学会控制自己在母体中的行为。莫菲斯带他进入母体,会见一个名叫先知的虚拟程序,后者可以预知各种事情。而人类反抗组织里也出现了叛徒,他过不惯真实世界里艰苦的生活,想重新被连入母体,遂将反叛组织在母体中的行踪透露给黑衣人特工,也就是母体里的杀毒程序。
经过一番追杀,莫菲斯被黑衣人逮捕,尼奥和崔妮蒂救出了莫菲斯。他们在逃跑过程中被黑衣人追上。莫菲斯和崔妮蒂返回现实世界,而尼奥则被黑衣人“杀死”。就在他的肉身也形将死去时,崔妮蒂用信心给了他力量,尼奥羽化得道,拥有强大的能力,将名叫史密斯的黑衣人程序感染,并得以返回现实世界。
《黑客帝国》首集票房大获全胜,片方筹得巨资,拍摄了两部续集。不过,题材上只是深化,没有突破。
现在回过头来,会发现《黑客帝国》已经拥有元宇宙概念中的许多内容,包括沉浸式、低延时、互动性、共享性,甚至脑机接口。当然,两者也有明显不同。元宇宙讲究去中心化,使用者主动接入,共同创造,而不是由一种上帝般的力量全面打造虚拟世界。
《十三楼的虚拟世界》
电影的英文名称是《The Thirteenth floor》,它没有《黑客帝国》那么有名,世界观也没有那么宏大。电影中的核心构思,在今天叫做数字人技术。
影片情节开始于九十年代末,网络泡沫在美国大行其道之际。高科技企业家福勒创办了一家电脑网络公司,专门研制虚拟空间技术。他和员工们在一幢写字楼的十三层架设了服务器,在里面生成1937年的洛杉矶,福勒想在其中重现童年生活背景。
虚拟空间里生活着很多数字人,其中有几个是以福勒和员工道格拉斯为原型。真人戴上传感器,把自己的意识下载到数字人身上,就可以代替他们在塞伯空间里活动。当真人离开虚拟空间时,数字人并不停止活动,而是继续过着自己的“生活”。
于是,数字人的生活里总会产生几个小时的断裂,也就是它们被真人“附体”的时候。但是,由于自己创办出虚拟空间,福勒得以洞悉现实世界的秘密:这个九十年代的世界也是虚拟的,来自更高一层世界中的人。
因为发现秘密,福勒被人暗杀。他在此之前把秘密留在纸上,放到1937年的虚拟洛杉矶,请一个数字人转给部下。道格拉斯在追查凶手时发现了这个惊人秘密。电影里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是道格拉斯在九十年代末驾车驶向世界边缘。在那里,周围不复生机,一片死寂,道路尽头是绿色的电子流,在“天际”闭合。
原来,真实世界已经到了2024年。那时,人们制造出几千种虚拟空间,供自己玩乐。唯有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有数字人能制造出更低一层的虚拟空间,这样会破坏整个系统的稳定。于是,一个真实世界里的人进入虚拟空间,关闭福勒的公司。他的妻子由于爱上了数字人道格拉斯,也进入虚拟空间,竭力阻止这一阴谋。
影片在结束时卖了个关子:道格拉斯和他的恋人远眺未来时代的真实洛杉矶。突然,画面缩成一个亮点,然后漆黑一片。这既可以理解为影片结束,也可以理解为2024的洛杉矶仍然不真实,是被更高一级世界中的人所关闭。
与《黑客帝国》一样,电影中的元宇宙里面生活着很多数字人。它们并非只是真人的马甲,真人不行操作时,它们仍然在进行自己的活动。2024年马上就到,现实中的数字人技术还没发展到电影里面那么神奇。不过,它们象真人那样独立生活的时代可能已经不远。
《感官游戏》
元宇宙不同于一般的信息产业,里面的数字资产在虚拟世界里生产,交易和消费,全程无实物参与。现实中符合这种特征的产业只有电子游戏,它被视为元宇宙的前身。1999年出品的科幻片《感官游戏》,就描写了近乎元宇宙概念的电子游戏。
影片中,天通科技发明了新型游戏驱动器,由生物受精卵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发育而成,类似活体生物。通过一条信息脐带伸到玩家的脊椎里,靠玩家的生物能量运转。而玩家必须进行手术,将一枚插座针入后腰,形成脑机接口,获得全面的感觉信号。
公司女设计师爱丽嘉设计出新游戏“X接触”,在发布会上与一些玩家共同体验。应聘来的推销员皮库守在门口检查入场观众,以防他们带入盗录设备。一个行刺者带着一把用兽骨制成的枪和牙齿制成的子弹入场,骗过安检设备,枪击了爱丽嘉。
混乱中,公司老板诺瑞许让皮库保护受伤的爱丽嘉。后者命令他不要找警察或医生,而是开车到荒村野店躲避更多的杀手。爱丽嘉随身携带生物驱动器,她声称驱动器刚才被强行下线,要皮库和她一起进入“X接触”去检查。
皮库从来不玩游戏,也没有安装脑机接口插座,他们找到一名加油工偷偷实施手术。然而这个加油工也是杀手之一,在行刺时被皮库击毙。
爱丽嘉带皮库成功进入游戏。那是一个几乎完全真实的世界。玩家附身于某个角色后,角色本身还会强制他作一些事情。如果玩家沉迷于游戏,会在游戏世界里失去意识,状如木偶,直到有人叫他的名字才清醒。
游戏世界里有一群自称“现实派”的人,他们反抗游戏,想把人送回现实。而控制游戏的“皮质系统”则安插间谍,试图消灭“现实派”。游戏世界里也有生物驱动器,也有人在玩游戏。“现实派”在驱动器上输入生物病毒,爱丽嘉不慎接入这种驱动器,脐带无法解开,鲜血直流,生命奄奄一息。
就在这时,他们回到了现实世界。不料,爱丽嘉发现床上的驱动器也染上了病毒。外面枪炮齐鸣,武装人员闯进来,声称他们发动起义,反抗游戏公司。爱丽嘉夺枪杀死武装人员,她认为自己仍然呆在游戏中。而皮库则声称自己也是杀手,举枪欲袭击爱丽嘉,被后者引爆插座死亡。
最后,所有这些角色都在一间屋子里醒来,头上戴着蓝色传感器。原来,爱丽嘉和皮库在现实生活中是一对情侣,和其他人被“朝圣科技公司”请来玩一款名叫“超绝”的游戏。电影从一开始到现在,全部情节都发生在这款游戏中。
至于游戏空间里面“天通公司”的老板诺瑞许,在现实中也是朝圣公司请来的游戏高手。他对刚才的游戏内容表示不安,因为里面有大量反游戏情节。正在迷惑间,爱丽嘉和皮库拨出藏在宠物身上夹带进来的枪,打死诺瑞许和朝圣公司的职员,高呼反对游戏的口号。原来,他们是为了接近朝圣公司,才伪装玩家混进来。
电影最后,这对情侣为了逃命,拨枪面对一位玩家。后者在惊慌中问道:我们现在还在游戏中吗?电影到此嘎然而止,把悬念留给了观众。
在《感官游戏》之前,类似题材的电影把大部分情节留在现实世界,它开创了从头到尾都是虚拟空间的先例。电影里面有两重游戏空间,运行的却不是射击或者对策类游戏,而是以“反对游戏”为主题的游戏。以至于皮库在游戏里抱怨说,不知道这个游戏的任务是什么?它并不好玩,将来肯定卖不出去。
这部电影与《黑客帝国》第一集同在1999年上映,同一题材作品高密度上映,说明到那个时候,虚拟空间的影响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只不过不叫元宇宙而已。
《战争游戏》
《战争游戏》拍摄于1983年,2008年出现了续集。一时找不到原作的视频资料,下面就介绍续作。
美国情报部门秘密开发了一款战争游戏,名叫“瑞普里”。玩家的任务就是如何用恐怖手段袭击美国城市。每打通一关,游戏就提供一种更真实的恐袭技术。设计者认为,如果有人能打通第五关,他就可能是潜在的恐怖分子。
所以,这是个钓鱼技法游戏。为了提高娱乐性,情报部门以厂商名义给赢家悬赏,以便寻找潜在恐怖分子。
中学生法莫是个游戏迷,和中东移民马苏德是邻居。马苏德的网上银行出了问题,请法莫来维修。他挪用了账号里的一笔钱去玩“瑞普里”,结果打通五关,用化学制剂“袭击”了费城。当然,这是元宇宙中的费城,类似于“数字孪生”。
恐击成功,外加用了中东人的钱,法莫立刻成为调查重点。情报部门为这个学生大动干戈,先后逮捕了他的母亲和好友。法莫利用高超的黑客技能,在女友帮助下突破情报人员的围捕。
为此,“瑞普利”发出的恐袭警告级别越来越高。主管纽曼产生了怀疑。然而按照程序,任何人试图干扰搜捕“恐怖嫌犯”,都要被清除。“瑞普里”居然入侵交通信号,诱使纽曼出车祸。它还计划调动携带核弹的无人机,打击法莫逃亡的城市。
就在“瑞普里”彻底失控前,它的设计师用老款“战争游戏”与之联网。当然,就是1983年电影中那一款。通过游戏,引导“瑞普里”放弃了轰炸。
《战争游戏》很早就探讨了元宇宙可能存在的道德问题。法莫操纵无人机对虚拟城市投弹,喷洒化学毒药,追求更多的杀人数量,以此为乐,手舞足蹈。在影片拍摄的2008年,游戏的沉浸感还不强。十几年来,VR技术大大提升。过于逼真和暴力的游戏,是否会影响玩家在现实中的表现?
2011年1月24日,俄罗斯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发生人弹恐怖袭击,伤亡惨重。事后媒体就指出,该案与网络游戏“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中的情节极其相似。游戏中有个叫做“No Russia”的关卡,玩家可以扮演恐怖分子偷袭莫斯科机场。
《青春猜想》
本篇由中国作家长铗创作,主要题材是混合现实与脑机接口。如果你最近才听到脑机接口这个技术名词,那么你要知道,小说发表于2006年,也早于题材相近的《盗梦空间》。
主人公森是一名高中生,暗恋女同学盈。不料辕也喜欢盈,结果森挨了打,盈也和辕约会去了。
森的内心很痛苦,好朋友岸请他去“梦吧”做联网之梦。这种梦分不同的区,他选择了A8区。在那里,他穿着入梦前的衣服,降落在几千公里外的沙漠上。遇到了岸、盈和其他同学。不用问,大家都在玩联网作梦。但森却产生了怀疑,因为这个梦境过于真实。
森回家后,把这个经历告诉哥哥,后者也不信那真的是梦境,认为可能是其它什么东西。森忽发奇想,带了一口袋钱去梦吧。这次,他和岸进入D3区,果然,入梦后的岸和其他同学也在这里玩。森却带着岸一路步行,前往梦中自己城市的方向。最后竟然进了城,找到城中的梦吧。他们看到,原来自己躺着的座位已经空了。森告诉岸,也许他们根本没入梦,而是一直呆在现实里。
由于能够独立地从“梦”中走出来,森被梦吧列入黑客名单。他又偷偷联上梦网。这次他在那里遇到了辕,并将对方踢到山崖下面。等森走回现实后,岸和盈都告诉他辕失踪了,森知道这是为什么,但不敢告诉他们真相。而他的哥哥给弟弟留下遗言后也不知去向。
森找到盈,告诉她自己的猜测,然后让盈与自己的眼睛近距离对视,结果两人一下子穿出虚拟现实,回到真实世界。在那里,他们遇到了曾经在崖下摔死的辕,也看到了怀疑自杀的哥哥。
原来,某种奇异的硅智能可以渗透到所有人的大脑,将人们的意识联接成一个虚幻世界。他们一开始全部都生活在那个世界里,虽然周围是物质世界,但主观感觉却是虚假的。梦吧所制造的梦境,也来自这种硅智能从物质世界中直接提取的影像。
当森与盈的眼睛对视时,信息在两个人的眼睛间反复传递,导致过载,他们就回到真实世界。辕和哥哥则因为在虚拟现实中“死亡”而回到真实世界。
小说结尾处,森和盈在山风中享受着浪漫时光。森忽发奇想:我又怎么能确定现在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呢?
《恶梦之城2035》
元宇宙是一个广泛的技术门类,其中的一种叫做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这种技术能把虚拟现实叠加在真实世界上,人们不用辅助设备,仅凭自然感官就能感受到人为制造的幻景。
当然,这个思路并不新鲜,电影大体上就是这类技术。只不过它必须在电影院里实现。AR的目标则是能把幻景添加在任何现实场景中,科幻片《恶梦之城2035》讲的就是AR技术的长远发展。
影片开始于一座超现代化城市,到处是高楼大厦和立交桥,技术水平远胜今天。人们都在耳中装有芯片,以便即时通讯,或者接受定位服务。
主人公麦克道尔是一名警察,搭挡叫史蒂文森。由于警方随时能通过扫描芯片知道任何人的位置,一旦出现罪犯,警察局就实时提供其方位,他们只需要追上去抓人就行。
一天晚上,麦克道尔独自行走在桥头,被一男一女袭击,他们改造了他的芯片。麦克道尔醒来后,忽然发现城市面貌变得破败不堪。当他在吃美食的时候,却发现食物已经生了蛆。麦克对这些“幻象”百思不解。
袭击他的女人叫凯拉,是地下反抗组织的首领。原来,破败的城市才是真实的。当局为了维持统治,通过卫星向每人脑中的芯片发射信号,制造幻觉,让人们以为自己生活在富丽堂皇的环境里。凯拉和部下通过逐个破坏芯片的方式,让人们看到真相。他们又想袭击信号发射台,但计划失败了。
经过这些事件,麦克道尔相信了凯拉的话,并从警察手里把她救出来。他们的对手是安全官瓦伦丁。凯拉拿到警察的眼膜,操纵飞行武器,袭击了瓦伦丁的总部。虚假信号消失了,公众惊讶地望着四周陌生的世界。搭档史蒂文森也看到了真实城市,但他无法接受现实,指责麦克道尔弄丢了“他的世界”,还袭击了他。
影片最后,麦克道尔在天台上与瓦伦丁搏击,消灭了幕后黑手。
《恶梦之城2035》不同于《黑客帝国》,人们并未生活在虚拟空间,他们就生活在现实中,只不过看到的东西都被AR技术所加工,虚假信号与真实信息混在一起。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欺骗比彻底造假要来得更真实,更难以区分。
影片结尾处,起义者复原了真相,在此电影落入俗套。如果修改一下剧情,影片主题可能会更深刻。现在看到的破败景象就一定是真的吗?当权者制造富裕的幻象,反叛者为什么不能制造贫困的幻象呢?反正公众都已经被高新科技绑架,眼睛和耳朵都不如芯片重要。
《设计和智慧》
《设计和智慧》是美国科幻作家蒂姆·普拉特的作品。一开篇,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似乎是一篇神魔小说。
计算机工程师埃德加迷上了鬼魂,他设计一台能够抓捕鬼魂的计算机,并且还成功了,从此,他能与各种历史人物的鬼魂在计算机里对话。小女孩拉伊雯则喜欢和精灵打交道,并指挥这些精灵去修改别人的信用卡账号。不过,她要用掌上电脑与精灵沟通,因为她还喜欢用掌上电脑上网,听流行音乐。
某天,这两个人都被绑架到一架飞机上。主使者是印度人帕瑞马萨。不久前,印度技术支持呼叫中心的网络忽然拥有了人工智能,自称是女神萨茹阿斯瓦蒂。虽然“她”可以从网络上获得任何知识,但仍然要求印度政府将帕瑞马萨押送来陪伴自己,讨论各种艺术哲学问题,以获得“人”的感觉。
萨茹阿斯瓦蒂告诉帕瑞马萨,一个叫“团伙”的黑暗人工智能已经出现在网上,并时时谋求控制全世界的网络。只有“她”可以抵抗它们,同时还需要两个人类个体的帮助,那两人正是埃德加和拉伊雯。
其实,这个时代人们已经发明出“假设现实”游戏,玩家可以在生活中模拟以前只在电脑中进行的游戏。埃德加和拉伊雯正是这款游戏的优秀玩家。他们平时打交道的鬼魂精灵并不存在,只是游戏中的设定。
萨茹阿斯瓦蒂从网络上发现了这两个优秀玩家,便召他们来一起与幽灵般的“团伙”在网络上作战。而帕瑞马萨则怀疑,其实“团伙”也并不存在,只是萨茹阿斯瓦蒂虚构出来恐吓人类的。
《设计和智慧》提示我们,元宇宙中的数字人不仅可以用真人做模版,或者制作完成虚拟的数字人,还可以把历史上各种文艺形象制作成数字人。并且,我们可以打通这些艺术形象诞生出来的那些艺术宇宙。
于是,孙悟空可以与梅林法师打交道,白雪公主能够去爱丽丝漫游过的仙境。既然在现实中,迪斯尼都可以通过收购的方式,打通各种原创宇宙,在虚拟的数字元宇宙里面更可以这么做。而且由于没有版权问题,历史文化人物和艺术形象更可以制成数字人,在元宇宙里面炫起来。
《镜子》
作者刘慈欣在篇小说里,将虚拟现实的规模扩展到整个宇宙!
小说主人公宋诚是一个纪委干部。他通过调查,发现本地首长涉嫌贪污受贿,便写下调查报告上交。不料被老同学吕文明发现,并出卖给首长。后者表面上说一切公事公办,背地里派警官陈文峰布置陷害宋诚。一次,在宋诚与线人秘密接头后,线人死在宋诚的车子里,宋诚因谋杀嫌疑被逮捕。
就在这时,陈文峰发现一切行径都能被某个神秘人发现,并时时对他们发出要协。陈文峰派人搜捕这个神秘人,却发现对方能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管在开会地点放到什么地方,对方都能在几分钟里打来电话,重复他们刚才说过的一切。甚至能知道他们的衣服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由于对方明查秋毫,他们始终无法抓捕到这个人。
宋诚被关在看守所里,有个自称白冰的陌生人来探监,他就是那个知道一切线索的神秘人。他也知道自己此行正被监视,但仍然决定公开探监。在探监室里,白冰向宋诚重复了他被迫害的前前后后,其中包括许多没有外人在场的言行。即使录像录音设备也不可能记录得如此详细。
这时,首长、吕文明和陈文峰走进来。将白冰控制住,质询他如何知道这一切。白冰打开带来的提箱,里面是最先进的超弦计算机。它可以通过比原子小无数倍的超弦来计算。
白冰告诉大家,他尝试利用这台计算机无限的运算能力来模拟宇宙大爆炸,最终发明了正确的演算方法。从那以后,他把不同参数输入超弦计算机,计算机就给他演算出不同的宇宙模型,有的宇宙里面有几百亿光年长的海洋,星球漂浮在上面。有的宇宙呈二点五维,恒星都是一条条线段。
白冰玩模拟宇宙游戏玩上了瘾,终于“制造”出第1027个宇宙,而这个宇宙的各种参数正好与“我们的宇宙”相同。白冰靠它演算出太阳系诞生,地球形成,生命形成,人类形成,直到今天发生的一切。这就是白冰能掌握所有人一切行为的秘密,因为计算机都能模拟出来!
好奇之余,白冰从里面找到对熟人的模拟结果,发现了一些犯罪行为。他利用这些资料要协对方。最后发现了宋诚正在调查的这个案子。虽然他可以提前知道一切,但躲避追捕毕竟很辛苦也很危险。他把这一切秘密拷贝在另外的地方,决心和对手摊牌。
首长毕业于高等物理专业,完全理解白冰这项发明的意义。他将白冰和宋诚释放,安排好后事,然后自杀。宋诚找到白冰,却发现白冰变得心灰意冷。原来,他通过计算机一直模拟到三万多年后的人类社会,结果发现,由于这种镜像软件会公布于世,人的一切行为都变得透明,未来人类将失去前进动力,发展停滞。
宋诚建议他毁掉这个发明,白冰却告诉他,技术已经发展到今天,即使他毁掉模拟宇宙,别人也会再次发明出来。果然,五个月后,在普林斯顿宇宙研究中心,克里斯托夫博士也搞出了镜像软件。
…………………………………………
身为科幻作家,经常会在看到一条科技新闻后发生迷惑:它才搞出来吗?我以为早就实现了。这一次,迷惑对象轮到了元宇宙。如果你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看过上面这些作品,你也不会觉得元宇宙这个概念有多新颖。
其实,科幻就是一个元宇宙,呆在科幻的宇宙里,不知不觉都有点未卜先知的能力。